7月21日央行宣布,即日起我国人民币汇率不再钉住单一美元,正式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尽管2%的升值比原来预计的要少,但这却是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迈出的重要的一步,对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行业影响深远。
近期面临巨大损失
一直以来,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企业对于人民币升值问题非常关注。此次汇率调整,从近期看,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企业首先面临汇兑的巨大损失,据统计,某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公司在人民币升值2%后汇兑损失达800余万元人民币,另一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公司汇兑损失也达400余万元人民币,损失包括货物已经出运但未收汇和已经签定的合同须履约执行。如果测算全行业的汇兑损失,按人民币升值前半个月和升值后半个月出口合同执行情况,合计一个月时间对企业的影响,以目前全行业平均一个月的出口额在10亿至12亿美元计算,人民币升值2%,汇兑损失在2000万美元至2400万美元左右,再加上一些企业签定的长期合同,保守估计全行业的汇兑损失不会低于2亿元人民币。汇兑的损失直接压缩了企业的预期利润,对出口企业打击较大。
人民币升值2%对于一些加工贸易方式占重要比重的企业影响不大。但对全行业来讲,一般贸易方式占七成、加工贸易方式仅占两成的比例。此外,虽然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中国进口,有利于降低最终进口用户的成本,但外贸公司在进口环节中基本上做的都是代理,外贸公司本身并没有得到多少实惠。
目前2%的升值还是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大部分企业能够承受,以一般医药保健品出口企业为例,净利润多在2%至3%左右,人民币升值2%的压力基本能够化解,出口企业仍有提高竞争力的空间。
利于促进商品结构调整
从长期看,如果人民币继续升值,出口企业在价格上的优势也将不断地减少,那么我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将受到较大影响。
首当其冲的就是西药原料药,其受的负面影响将是最大的。我国是世界西药原料药的最大生产国和主要出口国之一,可生产西药原料药近1500种,具有规模大、成本低、产量高的特点,出口额约占我国医药保健品出口总额的52%,是我国医药保健品行业的出口支柱。我国的传统大宗西药原料药特别是维生素、青霉素、扑热息痛、地塞米松、糖精钠、柠檬酸等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占有相当份额。人民币如继续升值将使西药原料药出口价格不可避免地上涨,势必降低我国西药原料药出口的整体竞争力。我国西药原料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印度,印度产品普遍比中国产品价格高10%左右,最近以来有些产品的价格差距已缩减到5%,有的产品如盐酸雷尼替丁出口到非洲的价格,我们比印度产品每公斤还高1美元,这种局面明显对我不利,极易发生我西药原料药主要竞争对手印度趁机蚕食我出口份额的局面。
其次,人民币如果继续升值对我国医疗器械出口也将产生不利影响,我医疗器械出口目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价格因素起决定作用,出口额占医药保健品出口总额的22%,如果人民币继续升值,我医疗器械产品势必丧失价格竞争力,像非洲等第三世界比较贫穷的国家采购我医疗器械的数量将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减少。而进口国外医疗器械价格的降低,反过来又将冲击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所以,如果人民币继续升值,对于医药保健品进出口行业来说,占医药保健品出口总额77%的西药原料药和医疗器械两大类出口商品将受到较大负面影响,形势相当严峻。
相比之下,西成药、生化药、中成药和中药材受的负面影响将较小,西成药和生化药目前出口量较小,出口额只占医药保健品出口总额的5%,西成药绝大部分是仿制药,出口没有优势,而生化药出口有一定优势,我国的基因工程疫苗、干扰素和胰岛素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从行业的角度看,人民币升值对其整体出口影响不是太大。但国外进口西成药和生化药的价格将会随着人民币升值而下降,目前进口西成药和生化药占进口医药保健品总额的16%左右,对于国内生产西成药和生化药的企业来说国内市场竞争压力将加大。对于中成药和中药材来讲,价格受国内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出口受文化差异和注册困难影响,国际市场需求增长有限,人民币升值对其出口影响不大。另外,由于中成药和中药材所独有的治疗作用,在中国有很好的群众基础,特别是那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中药品牌,受进口产品影响较小。
尽管如果人民币继续升值,对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行业负面影响较大,但也有助于行业内部分企业改变目前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局面,有利于加快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提高出口商品质量、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企业应提升竞争力
面对汇率调整的考验,我医药保健品进出口企业须抓紧调整,开拓创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逐步改变以美元为主的成交结算币种,灵活采取以人民币价格、欧元价格或其他硬通货币价格报价和结算,还可采取即期L/C,提高预收款比例,通过押汇、保理等方式,缩短结汇时间,还可选择如“远期结售汇”方式,即企业和银行按照现在的汇率进行远期结汇,规避金融风险。
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如何帮助和指导企业应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措施,加紧对企业进行浮动汇率机制的培训。继续加大国家对外贸企业的扶持力度,制定有效措施,防止恶性竞争,适当调整提高出口商品退税率,退税时间和手续更快捷,进一步改善出口企业的资金状况。在一些政府项目如经济外交、援外项目上更公开透明,以便让更多的企业能够参与其中。
建议出口信用保险能够增加汇率风险保险品种,同时将国家扶持出口信用保险基金补贴保费的比例进一步提高。此外,在出口环节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要注意为企业节约成本,如企业反映目前收汇超过20万美元要放在银行的临时帐户审查,短则几天长则两三个星期,无疑加大了企业汇兑风险,对企业影响较大。有企业在人民币升值前两天刚有一笔美元收汇,因在临时账户审查,眼瞅着不能汇兑而遭受损失。
人民币升值也同时为企业的对外投资提供了货币基础,应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拓展医药保健品进出口行业的发展空间,可以通过投资建厂和创办合资企业等方式来增加对国外市场的出口,并带动我国成套设备和零部件以及原材料的出口,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缓解国内资源的需求,促进医药保健品进出口行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置换。(信息来源: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