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教材说氯仿,有的教材说乙醚,极性的大小与介电常数有什么关系?极性到底由什么决定?
找个化合物 拿两种溶剂分别跑TLC,就知道了,我也见过不同的说法
二氯甲烷大
氯仿大。乙醚比石油醚极性大一点而已,经常用它来提取蒽醌类成分。试验中通过跑板也可以得出该结论
显然氯仿大
氯仿大。氯仿介电常数为5.20,乙醚为4
.47
我看的书上是乙醚大
就是阿,我看得也是乙醚大,怎么回事
氯仿大啊
对于溶剂来说,极性就是指介电常数的大小,介电常数越大,极性越大,氯仿的极性应该较大
中国中医药出版的中药化学上写 氯仿小于乙醚 而人卫版上说的相反
支持人卫版的 氯仿大
大家看看这个数据,应该是氯仿极性大。
化合物名称 极性 粘度 沸点 吸收波长
Petroleum ether(石油醚) 0.01 0.3 30~60 210
Hexane(己烷) 0.06 0.33 69 210
Cyclohexane(环己烷) 0.1 1 81 210
n-heptane(庚烷) 0.2 0.41 98 200
Carbon tetrachloride(四氯化碳) 1.6 0.97 77 265
Toluene(甲苯) 2.4 0.59 111 285
Ethyl ether(二乙醚; 醚) 2.9 0.23 35 220
Benzene(苯) 3 0.65 80 280
Methylene chloride(二氯甲烷) 3.4 0.44 240 245
n-butanol(正丁醇) 3.7 2.95 117 210
n-propanol(丙醇) 4 2.27 98 210
Tetrahydrofuran(四氢呋喃) 4.2 0.55 66 220
Chloroform(氯仿) 4.4 0.57 61 245
Dioxane(二恶烷; 二氧六环; 二氧杂环己烷) 4.8 1.54 102 220
Pyridine(吡啶) 5.3 0.97 115 305
Acetone(丙酮) 5.4 0.32 57 330
Acetonitrile(乙腈) 6.2 0.37 82 210
Aniline(苯胺) 6.3 4.4 184 -
Dimethyl formamide(二甲基甲酰胺) 6.4 0.92 153 270
Methanol(甲醇) 6.6 0.6 65 210
Ethylene glycol(乙二醇 ) 6.9 19.9 197 210
Dimethyl sulfoxide(二甲亚砜 DMSO) 7.2 2.24 189 268
Water(水) 10.2 1 100 268
极性(Chemical polarity)指一根共价键或一个共价分子中电荷分布的不均匀性。如果电荷分布得不均匀,则称该键或分子为极性;如果均匀,则称为非极性。
共价键键的极性程度可以用两个原子电负性之差来衡量。差值在0.5到1.7之间的是典型的极性共价键。两个原子完全相同(当然电负性也完全相同)时,差值为0,这时原子间成非极性键。相反地,如果差值超过了1.7,这两个原子之间就不会形成共价键,而是离子键。
一个共价分子是极性的,是说这个分子内电荷分布不均匀,或者说,正负电荷中心没有重合。分子的极性取决于分子内各个键的极性以及它们的排列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极性分子中含有极性键,非极性分子中含有非极性键。
然而,非极性分子也可以全部由极性键构成。只要分子高度对称,各个极性键的正、负电荷中心就都集中在了分子的几何中心上,这样便消去了分子的极性。这样的分子一般是直线形、三角形或四面体形。
---------------------------------------------来自网络
应该是氯仿的极性大,从实际工作的应用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氯仿的极性大
对于纯溶剂来说,氯仿的极性大,因乙醚更容易吸水,故在实际上,我们所用的乙醚极性大.
应该是氯仿大吧。。。。。。。。。
期待着有那样一个仪器,能够测定溶剂的极性,单一的溶剂以及混合的溶剂,这样做薄层色谱应该方便多了。
一般都认为氯仿大吧,我是经常用乙醚来脱脂的,氯仿萃取有效成分.
氯仿大
讨论这个大小意义有多大?乙醚在实际运用中很小,挥发性太强,危险性太大!
氯仿大!!
介电常数:氯仿5.2
无水乙醚4.3
“找个化合物 拿两种溶剂分别跑TLC,就知道了,我也见过不同的说法”
进行吸附TLC时,使物质展开通常取决于:被分离物与吸附剂的作用;溶剂与被分离物的作用(溶解度);溶剂与吸附剂的作用(极性)。由于一些物质可能被氯仿溶解得好些,这时用氯仿做展开剂,感觉氯仿的极性大;而如果另一些物质如果在乙醚中溶解得好些,则用乙醚做展开剂时,会感觉到乙醚的极性大一些。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大黄中五种游离苷元的分离,在不同的展开系统中,你会发现其中的成分在不同的系统中其Rf值的排序不一样。
我后来多方打听才知,应该是氯仿大于无水乙醚,而乙醚易吸水,我们常说的乙醚很难做到无水,所以实际工作中认为乙醚大于氯仿。
应该是氯仿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呵呵
明天去试试
氯仿极性大
进行吸附TLC时,使物质展开通常取决于:被分离物与吸附剂的作用;溶剂与被分离物的作用(溶解度);溶剂与吸附剂的作用(极性)。由于一些物质可能被氯仿溶解得好些,这时用氯仿做展开剂,感觉氯仿的极性大;而如果另一些物质如果在乙醚中溶解得好些,则用乙醚做展开剂时,会感觉到乙醚的极性大一些。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大黄中五种游离苷元的分离,在不同的展开系统中,你会发现其中的成分在不同的系统中其Rf值的排序不一样。
对于纯溶剂来说,氯仿的极性大,因乙醚更容易吸水,故在实际上,我们所用的乙醚极性大.
长见识了!
氯仿的大
氯仿大,我用过
支持
fruit1982
的观点!
准确的说是无水乙醚的极性小于氯仿的极性,但是乙醚非常容易吸水,就不是无水乙醚了,极性变大,所以就大于氯仿的极性,但是无水乙醚的极性小于氯仿的极性。
那吸水是由何种性质决定的?
这个跟试剂的纯度有关系,如果是无水乙醚,那么乙醚的极性要比氯仿小,可是通常情况下乙醚都是含有一定量的水而且难以除尽(分析纯),所以通常情况下应该是氯仿的极性比乙醚小
请大家不要混淆一个问题,那就是极性和洗脱性的问题,极性的大小事受偶极距控制的,极性大的物质不一定在tlc板上使样品跑得很高,同理推知只有极性和洗脱性结合起来讨论才更有意义!
找个化合物 拿两种溶剂分别跑TLC,就知道了,我也见过不同的说法
二氯甲烷大
氯仿大。乙醚比石油醚极性大一点而已,经常用它来提取蒽醌类成分。试验中通过跑板也可以得出该结论
显然氯仿大
氯仿大。氯仿介电常数为5.20,乙醚为4
.47
我看的书上是乙醚大
就是阿,我看得也是乙醚大,怎么回事
氯仿大啊
对于溶剂来说,极性就是指介电常数的大小,介电常数越大,极性越大,氯仿的极性应该较大
中国中医药出版的中药化学上写 氯仿小于乙醚 而人卫版上说的相反
支持人卫版的 氯仿大
大家看看这个数据,应该是氯仿极性大。
化合物名称 极性 粘度 沸点 吸收波长
Petroleum ether(石油醚) 0.01 0.3 30~60 210
Hexane(己烷) 0.06 0.33 69 210
Cyclohexane(环己烷) 0.1 1 81 210
n-heptane(庚烷) 0.2 0.41 98 200
Carbon tetrachloride(四氯化碳) 1.6 0.97 77 265
Toluene(甲苯) 2.4 0.59 111 285
Ethyl ether(二乙醚; 醚) 2.9 0.23 35 220
Benzene(苯) 3 0.65 80 280
Methylene chloride(二氯甲烷) 3.4 0.44 240 245
n-butanol(正丁醇) 3.7 2.95 117 210
n-propanol(丙醇) 4 2.27 98 210
Tetrahydrofuran(四氢呋喃) 4.2 0.55 66 220
Chloroform(氯仿) 4.4 0.57 61 245
Dioxane(二恶烷; 二氧六环; 二氧杂环己烷) 4.8 1.54 102 220
Pyridine(吡啶) 5.3 0.97 115 305
Acetone(丙酮) 5.4 0.32 57 330
Acetonitrile(乙腈) 6.2 0.37 82 210
Aniline(苯胺) 6.3 4.4 184 -
Dimethyl formamide(二甲基甲酰胺) 6.4 0.92 153 270
Methanol(甲醇) 6.6 0.6 65 210
Ethylene glycol(乙二醇 ) 6.9 19.9 197 210
Dimethyl sulfoxide(二甲亚砜 DMSO) 7.2 2.24 189 268
Water(水) 10.2 1 100 268
极性(Chemical polarity)指一根共价键或一个共价分子中电荷分布的不均匀性。如果电荷分布得不均匀,则称该键或分子为极性;如果均匀,则称为非极性。
共价键键的极性程度可以用两个原子电负性之差来衡量。差值在0.5到1.7之间的是典型的极性共价键。两个原子完全相同(当然电负性也完全相同)时,差值为0,这时原子间成非极性键。相反地,如果差值超过了1.7,这两个原子之间就不会形成共价键,而是离子键。
一个共价分子是极性的,是说这个分子内电荷分布不均匀,或者说,正负电荷中心没有重合。分子的极性取决于分子内各个键的极性以及它们的排列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极性分子中含有极性键,非极性分子中含有非极性键。
然而,非极性分子也可以全部由极性键构成。只要分子高度对称,各个极性键的正、负电荷中心就都集中在了分子的几何中心上,这样便消去了分子的极性。这样的分子一般是直线形、三角形或四面体形。
---------------------------------------------来自网络
应该是氯仿的极性大,从实际工作的应用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氯仿的极性大
对于纯溶剂来说,氯仿的极性大,因乙醚更容易吸水,故在实际上,我们所用的乙醚极性大.
应该是氯仿大吧。。。。。。。。。
期待着有那样一个仪器,能够测定溶剂的极性,单一的溶剂以及混合的溶剂,这样做薄层色谱应该方便多了。
一般都认为氯仿大吧,我是经常用乙醚来脱脂的,氯仿萃取有效成分.
氯仿大
讨论这个大小意义有多大?乙醚在实际运用中很小,挥发性太强,危险性太大!
氯仿大!!
介电常数:氯仿5.2
无水乙醚4.3
“找个化合物 拿两种溶剂分别跑TLC,就知道了,我也见过不同的说法”
进行吸附TLC时,使物质展开通常取决于:被分离物与吸附剂的作用;溶剂与被分离物的作用(溶解度);溶剂与吸附剂的作用(极性)。由于一些物质可能被氯仿溶解得好些,这时用氯仿做展开剂,感觉氯仿的极性大;而如果另一些物质如果在乙醚中溶解得好些,则用乙醚做展开剂时,会感觉到乙醚的极性大一些。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大黄中五种游离苷元的分离,在不同的展开系统中,你会发现其中的成分在不同的系统中其Rf值的排序不一样。
我后来多方打听才知,应该是氯仿大于无水乙醚,而乙醚易吸水,我们常说的乙醚很难做到无水,所以实际工作中认为乙醚大于氯仿。
应该是氯仿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呵呵
明天去试试
氯仿极性大
进行吸附TLC时,使物质展开通常取决于:被分离物与吸附剂的作用;溶剂与被分离物的作用(溶解度);溶剂与吸附剂的作用(极性)。由于一些物质可能被氯仿溶解得好些,这时用氯仿做展开剂,感觉氯仿的极性大;而如果另一些物质如果在乙醚中溶解得好些,则用乙醚做展开剂时,会感觉到乙醚的极性大一些。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大黄中五种游离苷元的分离,在不同的展开系统中,你会发现其中的成分在不同的系统中其Rf值的排序不一样。
对于纯溶剂来说,氯仿的极性大,因乙醚更容易吸水,故在实际上,我们所用的乙醚极性大.
长见识了!
氯仿的大
氯仿大,我用过
支持
fruit1982
的观点!
准确的说是无水乙醚的极性小于氯仿的极性,但是乙醚非常容易吸水,就不是无水乙醚了,极性变大,所以就大于氯仿的极性,但是无水乙醚的极性小于氯仿的极性。
那吸水是由何种性质决定的?
这个跟试剂的纯度有关系,如果是无水乙醚,那么乙醚的极性要比氯仿小,可是通常情况下乙醚都是含有一定量的水而且难以除尽(分析纯),所以通常情况下应该是氯仿的极性比乙醚小
请大家不要混淆一个问题,那就是极性和洗脱性的问题,极性的大小事受偶极距控制的,极性大的物质不一定在tlc板上使样品跑得很高,同理推知只有极性和洗脱性结合起来讨论才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