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P,药品,药学,制药,新药,色谱,药品生产,中药,药材,原料药,医药,中间体,药用辅料

背景多变外资高调深入 时代变奏中的产业链探戈

时间: 2011-02-01 16:39:25 作者: admin 来源: 未知 字号:
在目前的政策环境下,研发、原料药制造、制剂制造、医药流通的利润率明显不均衡,同时,政策环境的变化带动产品附加值在产业链不同环节重新分配,企业不得不应时而动。
  近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我国工业发展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左右,包括技术改造在内的工业投资增长19%左右。“十一五”期间,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预计为11.3%,力争“十二五”时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左右。
  而在此前两日,工业与信息化部公布的工业运行数据显示:2010年1~11月,国内医药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
  背景音乐多变
  “医药工业整体情况依然比较乐观,保持高于整体工业的增长幅度。”这句话概括了医药行业的整体情况。
  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林建宁在此前进行2011年医药经济预测时表示:在GDP增幅不小于8%,世界经济不出现二次探底,8500亿元增量投入能够按进度到位的三大前提下,2011年医药工业将保持高幅增长,且增幅将略高于2010年。
  此言一出,从者甚众。尤其在目前国家大力支持医药卫生事业的情况下,业内大多对明年的医药经济表现出强健的信心。
  众所周知,医药行业是受政策影响较大的行业,新医改是目前对行业影响最大的政策,新医改文件及其随后发布的一系列配套文件,都为医药行业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比如,“降低部分单独定价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的通知一出,资本市场上医药股即遭连续杀跌。而今年发布的其他政策影响有的立竿见影地表现在资本市场上,有的尚待时间酝酿。
  12月2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召开联组会议,专题询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此前,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提出,2009年至2011年,各级政府要新增投入8500亿元用于推进医改,而今时间已过近两年。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回答询问说,2010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预算安排443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1389亿元;2011年中央财政和地方各级财政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完成各级政府新增投入8500亿元的任务目标。消息的利好不言而喻。
  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的政策。已知的2011年将要发布或对行业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还有:流通行业的产业规划、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新版GMP明年正式实施、基本药品在全国重新招标。。。。。。
  随着这些政策的发布与实施,终端需求将会放大,市场容量增加,创新型企业将得到鼓励,产业结构可能会得到优化,其利好的一面正是保证国内医药经济产业增长的基础。
  然而不可否认,国内医药企业需要面对的整体外围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在卫生投入增长的同时,政府对于药品价格的调控还将进行。国外需求的不景气、欧盟传统药物管理等新政策的发布,对于本来就缺少国际竞争力的国内医药产业来说,“出国”的门槛越来越高,而国外进来“抢饭碗”者越来越多了。
  外资高调深入
  12月17日,荷兰帝斯曼集团宣布:与中国中化集团达成协议,共同组建一个新的全球抗感染药合资公司。
  12月7日,英国葛兰素史克正式确认:将以约7000万美元现金收购南京美瑞制药有限公司100%股权。
  11月29日,美国CARDINAL HEALTH
  表示:已斥资4.7亿美元收购中国最大药物进口商瑞士永裕(中国)医药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11月3日,瑞士制药公司奈科明宣布斥资2.1亿美元,收购了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51.34%股份。
  11月1日,法国制药商赛诺菲安万特以5.206亿美元收购中国药品生产商兼分销商美华太阳石集团公司。随后不久,该公司宣布,其此前提出的与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杭州赛诺菲民生健康药业有限公司已获中国商务部批准。
  2010年,跨国制药公司在华收购此起彼伏,上演了一幕又一幕“让并购飞”的大戏。
  CARDINAL HEALTH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GEORGE BARRETT表示:“中国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市场。能够参与中国当前医疗保健体系的变革,我们感到很自豪,并且相信,永裕将是促进我们业务在中国发展的完美平台。”
  找一个完美的平台,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市场,或进一步在这个市场扎根,这是很多制药企业在中国进行并购的原因和目的。
  医药经济报2011/01/06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