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P,药品,药学,制药,新药,色谱,药品生产,中药,药材,原料药,医药,中间体,药用辅料

关于产品冻干时掉瓶底

时间: 2008-09-27 07:56:58 作者: 来源: 字号:
请教大家,我们一产品在冻干时西林瓶的底部掉了,这样掉瓶底的比例还很高,其他品种没有这种情况,困惑中,请大家帮助分析一下原因,!
这样的情况我也遇到过,主要的原因就是与药品的性质有关。解决的办法有3(我个人认为):1调整处方,现在好像这条路走不通吧;2提高预冻的温度,并缩短维持时间,这方法也不一定行的通;3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质量比较好的瓶子,如果你的产品附加值比较高的话,可以试一下,可以用镇江双峰的进口瓶子(用进口原料生产的,以前10ml的是3毛多一个吧),比较耐冻,我们以前就是这样,容易破瓶的产品就用这个瓶子,冻出来的很好。
呵呵,这个我记得有本书说主是瓶子的问题
选择瓶子的要看瓶底部,必须有一定的向上突起,这样可以减轻对流气流造成的局部用力,
这个我也是看书上得到的,对错, 请尝试一下
主要原因1.预冻温度太低,目前国产的管制抗生素瓶冻到零下50度就会出现较多的掉底瓶子;2.升温过程中隔板与制品温差过大,也会引起裂瓶;3.物料性质引起裂瓶:有一个研究报道例子:当冻甘露醇时有时会出现裂瓶,发现因为甘露醇在冷冻过程中与水形成氢键,升温过程中当达到一定温度时(并未融化),氢键突然断裂,引起体积突然膨大,以致裂瓶,而山梨醇及乳糖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解决措施:1.2.情况好办,当出现3.时需要改处方,在处方中加入少量无机盐(如氯化钠)就可以解决。另外,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换瓶子,大大降低液面厚度。
瓶子可能是个问题,但是,冻干工艺也很关键,尤其是一次升华的温度控制。我曾经碰到过这种难题,几乎80%的瓶子(50ml)破损,后来通过一次升华温度的调控解决了
应该像wangzj79说的那样要分情况,我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有的品种调整冻干曲线,有的要改处方,当然也要用质量好的瓶子
应该像wangzj79说的那样要分情况,我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有的品种调整冻干曲线,有的要改处方,当然也要用质量好的瓶子
与产品的性质有关,也与使用的瓶子有关,可以适当的调整冻干工艺,在产品的增加一部分辅料来解决此类问题。
说的那儿神,
其实掉瓶底和样品关系不大,而是由瓶子的质量以及欲冻的时间和方式有关。
纯粹的热胀冷缩的原理, 每次欲冻时间不要过长,当然要保证冷冻好了样品。
;另外在瓶底垫一点东西,最好是那种传热比较慢的东西,而不要让瓶子直接贴近冻干机的金属面。
关于冻干掉瓶底现象,我也遇到过!
通过调整几次冻干曲线,大生产中每次升温速率都在降低,但针对某些产品掉底现象基本上没什么改观!
现在处方上找原因,目前实验正在进行当中!
我觉得主要是瓶子问题,国产的瓶底就是容易掉
各位指点,
哦,我学到了好多
请参考:在冷冻干燥中制剂瓶破碎的原因及预防 《中国药业》
2001 Vo1,10 No.9
如果还不能解决,请同作者联系.保证帮助解决.
楼上所说的,能不能给上传个。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匿名发表